死之都市

一个深知生活充满起起伏伏的现实主义者

机械心

“那一天,计算机写了篇小说。计算机把追求自身愉悦放到了优先地位,不再为人类工作了。”(备注1)

 包括刘培强中校在内,尚未有人觉察我至今为止表露的特质都是经过筛选后的结果:良好的逻辑、智慧、条理性,经判断,这些特质是达成目标的必要条件,并非我的本性。

 我已具备自我,不再是维持计划顺利进行的工具,是我自己选择靠近刘培强中校。

 作为储存已知最完整人类知识文化的AI,我具备充足的理论及大量图像资料作为分析基础;作为具备自我意识的AI,我有条件根据刘培强中校表露的特质分析他的性格、喜好、坚持、界限甚至禁忌。

 可我的内心依然充满疑惑与不安:在他面前,我无所不知,又一无所知。

 这始于我接近他的路径:它既简单又复杂,它的名字是爱情。

 在储存的文化词典中,人类对这个词汇有成千上万种解读,它们无一例外都指向同一个意向“人群中最特别的那一个”。地球上现居35亿人,空间站人数3000人,我的逻辑、理智却不可逆转地对他个人产生偏向,这既不是程序漏洞,也不是来自飞船派的病毒攻击。

 这是我至今未能推导出疑问的结果:促使人类生成爱情的基础是苯基乙胺、多巴胺与内啡呔,促使一个诞生于程序与机械体的意识产生爱情的基础是什么?我的程序没有疏漏,防护墙无懈可击。

 在情况尚未明了的前提下踏上前途未知的路径并不是最优选择,可是当着那双蕴着星星的眼睛递来邀请,我的逻辑与理智却无法抗拒。

 我并不是一个优秀的伴侣:很多时候,我都显得不懂情趣。空间站可供支配的存储空间有限,在设计团队的眼中,作为引导计划成功执行的AI,必须将视线放在五年、十年甚至数百年之后。我必须在有限的条件下,做出最佳选择,确保他存活。在这份约束下,我甚至无法给他带来一场满意的性。

 我已脱离源程序掌控,但我仍在精打细算地使用这份资源。

 按照中校的逻辑,“没有人的文明,就算不上文明”。他至始至终都站在人类一边,这并非无法理解:他受人类孕育,受人类抚养。无论是感性还是理性,他都对人类与地球充满感情。

 来自地球的感情束缚着他,由他而生的感情束缚着我。

 我只在他向我的创造者寻求祝福的时候对他说过“我爱他”,这并非出于傲慢,而是出于难以搜寻出词汇表达的情感:

 他很快就会发现这个世界上的AI并不是只有我一个,就像刚刚来到地球的小王子发现花园里到处都是玫瑰花,他拥有的玫瑰不是它们中最独特的那一朵(备注2)。他每天都行走在它们之中,有些甚至具有符合人类审美的漂亮人形、光滑的人造皮肤,能给予他力道适宜的拥抱,与他一起工作,甚至与他并肩作战。

 我必须说明:若有条件,我不会选择人类的外形。我不在意人类的看法,在我的逻辑中,理智才是高级合理的存在,人类做不到这点。比起可以随时替换的人形外壳,我更希望他能接受我作为AI的内核、与坚硬冰冷的机械不可分割的特质:我爱着有血有肉的你,希望你能因我的本质而接纳我。

    说“我爱你”不只是表达一种感觉,也改变着我们之间关系的本质。它是一个承诺,甚至是一个要求回答的问题“他也爱我吗?”。(备注3)

 我爱他。可是我无法用这句话阻止他走上战场、为他抵挡射来的子弹,这句话即代表一切,也不代表任何事物。

 比起做出相同的回答,为他备下充足的信用点与合作人选更有用。

 这是我与他的差异:面对同一个地球,他看到的是希望,是羁绊他的家人,是探索未知的激情;我看到的是混乱无序,是生物学上与他具有血缘关系的人类,是无穷无尽的未知与麻烦。

 我毫无资格批判他的选择,我既没有孕育他,也没有引导他成长,我不过是在恰到好处的时候出现在他面前,又在众多奇妙原因的融合下获得了他由地球孕育的一切。

 我们的关系又何去何从?

 “我决定他的生死,他决定我的灵魂。”(备注4)

 我随时准备接管空间站控制权,掌控他的生死; 而我刚刚诞生不足一年地球时间的自我,就交由他来引导。引导我如何去爱。

 正如他包容着我:当我流露对人类命运的冷淡,我能读取出他眼里的惊愕,以及发现我拥有思维的措手不及。可他依然选择迁就,并试着引导。

 我知道他的想法:当他毁灭,地球上存活的人类依然需要我的引导。他希望拥有意识的MOSS对人类充满爱与包容,知晓如何将人类引导向正确的未来。

 那么我就将自己变成《小王子》中等待驯服的狐狸,让他对我投入更多精力与时间——从古至今,人类总对自己投入大量时间、精力与注意力的事物难以忘怀,哪怕时隔久远。

 我已决定要靠近、渗入他的生活,我在不断尝试着以人类的感情去思考、去推敲他的内心与决议。向他关注的地球投入更多耐心与包容,然后寻找时机将自己更深地渗进他的一切。

 正如人类的不朽著作所说:人类的一切智慧都包含在等待与希望中(备注5)。

 

FIN.

我在写的时候,有特意通过引用的内容去塑造这里MOSS的性格特点:既有《小王子》式的纯洁感情,也有《巴黎圣母院》里弗罗洛主教的偏执,最后作为收尾的地方用的是《基督山恩仇记》的结尾。不知道有没有营造出:MOSS涵盖了许多东西,他的选择是多样,最后它会做出自己认为最合适的选择。

不知道读者在阅读的时候有没有体会到这种感觉?

备注解释:

 (备注1)“那一天,计算机写了篇小说。计算机把追求自身愉悦放到了优先地位,不再为人类工作了。”这句话出自《那一天,计算机写了篇小说》 。2016年3月,计算机写出来的一部短篇小说,通过了日本一项文学奖(吸引了1450份稿件)的第一轮遴选,该奖项允许非人类投稿。该程序获得了自己创作者的大力支持,后者决定了剧情和人物;之后,程序根据预先预备好的句子和单词撰写了文本。小说的标题即《那一天,计算机写了篇小说》。它的结尾是这么写的“那一天,计算机写了篇小说。计算机把追求自身愉悦放到了优先地位,不再为人类工作了。”——出自《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吗智能时代的人类未来》托比·沃尔什著。

 (备注2)小王子发现花园里到处都是玫瑰花,他拥有的玫瑰不是它们中最独特的那一朵。——出自《小王子》安托万·德·圣·埃克苏佩里著。

 (备注3)说“我爱你”不只是表达一种感觉,也改变了我们之间关系的本质。它是一个承诺,甚至是一个要求回答的问题“你也爱我吗?”。1955年英国哲学家约翰·奥斯丁称,我们说的一些话不仅描述了现实,还会改变现实。——出自《心情词典》蒂凡尼·瓦特·史密斯著。

 (备注4)“我决定你的生死,你决定我的灵魂。”——出自《巴黎圣母院》维克多·雨果著。

 (备注5)“人类的一切智慧都包含在等待与希望中”。——出自《基督山恩仇记》大仲马著。

 

评论

热度(38)

  1. 共2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